我知道現在才發表這篇文章有點放馬後砲

但是儘管有點過期我還是覺得應該放上

伊莉莎白·泰勒女爵士,DBE(Dame 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1932年2月27日-2011年3月23日),著名美國電影演員,好萊塢傳奇女星。年輕時因為她的美艷而贏得「玉女」的稱號。她有「好萊塢的常青樹」和「世界頭號美人」之稱。

泰勒1932年生於英國倫敦,她的父母都是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的藝術品商人,父親有蘇格蘭和愛爾蘭血統,母親有德國血統。父親在倫敦開辦了一家畫廊,母親是名舞台劇演員,結婚後放棄了自己的職業。她自幼習舞,當1939年二戰的陰雲開始籠罩歐洲時,7歲的她就隨父母移居到了美國好萊塢

1942年,年僅十歲便登上銀幕出演了《每分鐘出生一個孩子》(There's One Born Every Minute),成為她的銀幕處女作;翌年轉米高梅公司, 其後在該公司從藝將近20年。泰勒幾十年來一直身踞好萊塢頭號女星之列。她容貌秀美、氣質高雅、演技精湛,長於不同人物特性的刻畫,常飾多情任性的浪漫女 性。在幾十年的銀幕生涯中,她與眾多的好萊塢明星合拍了不少名片,曾憑藉1960年的《巴特菲爾德8號》(BUtterfield 8)和1966年的《誰怕維吉尼亞·伍爾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另外還有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63年她在投資4400萬美元的史詩大片《埃及豔后》(Cleopatra)中擔任女主角Cleopatra,她以100萬美元的片酬成為當時片酬最高的女演員,該片更是她最具知名度的代表性作品。

1980年代她開始投身於慈善事業:1985年,她舉辦的慈善宴會最後發展成美國愛滋病研究會;1991年,她成立了伊莉莎白-泰勒愛滋病基金會,致力於發展防治愛滋病的公益事業。

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7名。

伊麗莎白·泰勒一生結過八次婚,有過七個丈夫,而其中她與理察·伯頓的婚姻持續的時間最長也更為外界所關注。於是她坎坷曲折的婚姻情感生活成為她傳奇生涯的一大特色。

步入晚年的伊麗莎白·泰勒身體狀況漸差,在2005年當她出席公開活動時,因行動不便而須坐輪椅。在2006年4月末,有消息傳出伊麗莎白·泰勒已經病入膏肓,進入彌留狀態,但她的發言人對此加以否認。2010年3月伊麗莎白泰勒重病在身,但她放棄治療拒絕就醫,並直接向親友說:她活夠了。[1]2011年3月23日在醫院因充血性心臟衰竭而告別人世,享壽79年[2][3]

伊莉莎白·泰勒
ElizabethTaylor.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c/c5/ElizabethTaylor.jpg
女演員
本名 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
別名 Liz Taylor
出生 1932年2月27日(1932-02-27)
聯合王國英格蘭倫敦
逝世 2011年3月23日 (79歲)
美國洛杉磯
配偶 Conrad Hilton Jr. (1950-1951)
Michael Wilding (1952-1957)
Michael Todd (1957-1958)
Eddie Fisher (1959-1964)
Richard Burton (1964-1974)
Richard Burton (1975-1976)
John Warner (1976-1982)
Larry Fortensky (1991-1996)
出道日期 1941年
出道作品 《每分鐘出生一個孩子》
代表作品 《戰國佳人》
朱門巧婦
《夏日痴魂》
《青樓艷妓》
《埃及豔后》
《靈慾春宵》
活躍年代 1941年-2001年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顯示▼隱藏▲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1960 《青樓艷妓》
1966 《靈慾春宵》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主角
1966 《靈慾春宵》
金球獎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1959 《夏日痴魂》
中文譯名
拉丁字母 Elizabeth Taylor
大陸譯名 伊丽莎白·泰勒
台灣譯名 伊莉莎白.泰勒
港澳譯名 伊利沙伯.泰萊

伊莉莎白·泰勒女爵士,DBE(Dame 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1932年2月27日-2011年3月23日),著名美國電影演員,好萊塢傳奇女星。年輕時因為她的美艷而贏得「玉女」的稱號。她有「好萊塢的常青樹」和「世界頭號美人」之稱。

泰勒1932年生於英國倫敦,她的父母都是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的藝術品商人,父親有蘇格蘭和愛爾蘭血統,母親有德國血統。父親在倫敦開辦了一家畫廊,母親是名舞台劇演員,結婚後放棄了自己的職業。她自幼習舞,當1939年二戰的陰雲開始籠罩歐洲時,7歲的她就隨父母移居到了美國好萊塢

1942年,年僅十歲便登上銀幕出演了《每分鐘出生一個孩子》(There's One Born Every Minute),成為她的銀幕處女作;翌年轉米高梅公司, 其後在該公司從藝將近20年。泰勒幾十年來一直身踞好萊塢頭號女星之列。她容貌秀美、氣質高雅、演技精湛,長於不同人物特性的刻畫,常飾多情任性的浪漫女 性。在幾十年的銀幕生涯中,她與眾多的好萊塢明星合拍了不少名片,曾憑藉1960年的《巴特菲爾德8號》(BUtterfield 8)和1966年的《誰怕維吉尼亞·伍爾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另外還有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63年她在投資4400萬美元的史詩大片《埃及豔后》(Cleopatra)中擔任女主角Cleopatra,她以100萬美元的片酬成為當時片酬最高的女演員,該片更是她最具知名度的代表性作品。

1980年代她開始投身於慈善事業:1985年,她舉辦的慈善宴會最後發展成美國愛滋病研究會;1991年,她成立了伊莉莎白-泰勒愛滋病基金會,致力於發展防治愛滋病的公益事業。

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7名。

伊麗莎白·泰勒一生結過八次婚,有過七個丈夫,而其中她與理察·伯頓的婚姻持續的時間最長也更為外界所關注。於是她坎坷曲折的婚姻情感生活成為她傳奇生涯的一大特色。

步入晚年的伊麗莎白·泰勒身體狀況漸差,在2005年當她出席公開活動時,因行動不便而須坐輪椅。在2006年4月末,有消息傳出伊麗莎白·泰勒已經病入膏肓,進入彌留狀態,但她的發言人對此加以否認。2010年3月伊麗莎白泰勒重病在身,但她放棄治療拒絕就醫,並直接向親友說:她活夠了。[1]2011年3月23日在醫院因充血性心臟衰竭而告別人世,享壽79年[2][3]

 

  獎項

  影視作品

 1940年代

1942年 《每分鐘出生一個孩子(There's One Born Every Minute)》
1943年 《靈犬萊西(Lassie Come Home)》
1944年 《簡愛(Jane Eyre)》,《多佛絕壁(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玉女神駒(National Velvet)》
1946年 《戰火歷險記(Courage of Lassie)》
1947年 《伴父生涯(Life With Father)》,《乳燕飛(Cynthia)》
1948年 《玉女嬉春(A Date With Judy)》,《玉女傾城(Julia Misbehaves)》
1949年 《小婦人(Little Women)》,《陰謀者(又譯作玉女情魔 Conspirator)》

  1950年代

1950年 《The Big Hangover》,《岳父大人(Father of the Bride)》
1951年暴君焚城錄(Quo Vadis?)》,《玉女弄璋(又譯作:父親的微薄紅利 Father's Little Dividend)》,《陽光照耀之地(又譯作:郎心如鐵 A Place in the Sun)》,《冒牌英雄(Callaway Went Thataway)》
1952年愛情至上(又譯作:玉女求凰 Love Is Better Than Ever)》,《劫後英雄傳(Ivanhoe)》
1953年玉女雲裳(The Girl Who Had Everything)》
1954年狂想曲(Rhapsody)》,《象宮鴛劫(Elephant Walk)》,《浪子回頭(Beau Brummell)》,《魂斷巴黎(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
1956年 《City of Stars》
1956年巨人(Giant)》
1957年戰國佳人(Raintree County)》,《Operation Raintree》
1958年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又譯作:朱門巧婦 Cat on a Hot Tin Roof)》
1959年夏日痴魂/忽爾昨夏(Suddenly,Last Summer)》

  1960年代

1960年巴特菲爾德8號(又譯作:青樓艷妓 Butterfield 8)》,《Scent of Mystery》
1962年 《Lykke og krone》
1963年埃及豔后(Cleopatra)》,《大飯店(The V.I.P.s)》
1964年 《On the Trail of the Iguana》
1965年 《春風無限恨(The Sandpiper)》,《一代情侶(The Love Goddesses)》,《The Big Sur》
1966年靈慾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7年 《馴悍記(La Bisbetica domata)》,《金眼的反映(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孽海游龍(The Comedians)》,《浮士德游地獄(Doctor Faustus)》,《The Comedians in Africa》
1968年 《Around the World of Mike Todd》,《富貴浮雲(Boom)》,《滄海孤女恨(Secret Ceremony)》,《On Location: 'Where Eagles Dare'》
1969年 《安妮的一千日(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1970年代

1970年 《人間遊戲(The Only Game in Town)》
1972年 《愛情你我他(Zee and Co.)》,《奇男奇女奇情(Hammersmith Is Out)》
1973年 《守夜(Night Watch)》,《春回情斷(Ash Wednesday)》, Under Milk Wood
1974年 《The Driver's Seat》,《娛樂世界(That's Entertainment!)》
1976年 《青鳥(The Blue Bird)》,《娛樂世界續集(That's Entertainment, Part II)》
1977年 《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
1979年 《冬季殘殺(Winter Kills)》

  1980年代

1980年 《破碎的鏡子(The Mirror Crack'd)》
1981年 《融洽(Genocide)》
1983年 《Montgomery Clift》
1985年 《North and South》
1987年 《撲克俏佳人(Poker Alice)》電視
1988年 《Il Giovane Toscanini》,《太空城(Moonwalker)》
1989年 《共同的線索(Common Threads: Stories from the Quilt)》
1989年 《濃愛痴情(Sweet Bird of Youth)》電視

 1990年代

1994年 《石頭城樂園(The Flintstones)》
1997年 《The Fifties》

  家庭

註釋

  1. ^ 陶泰山/中廣新聞,"伊麗莎白泰勒重病放棄治療 直言已活夠了"[1],中國時報,2010-03-30.
  2. ^ ABC: Actress Elizabeth Taylor dies at age 79
  3. ^ 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泰勒病逝 享壽79歲

外部連結

elizabeth-taylor

一 代巨星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2011年3月23日,也就是昨天在醫院因充血性心臟衰竭過世,享年79歲。余生也晚,開始知道伊莉莎白特泰勒時她已經是「玉婆」,多半在 新聞裡看到她為麥克傑克森的清白力爭;然而她最讓世人難忘的是《埃及豔后》裡的絕美模樣,以及一雙美麗的紫羅蘭色眼睛。

Cleopatra-1963-elizabeth-taylor-16282357-1828-2560

伊 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出生於英國,後來又搬回美國居住,以童星出道,9歲就在電影《每分鐘出生一個孩子There's One Born Every Minute》初次亮相。成年後為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公司的旗下的知名女星,也以Liz Taylor為人熟知。曾為世界上片酬最高的女星,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American Film Institute)票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7名,曾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60年《青樓艷妓Butterfield 8》、1966年《靈慾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伊莉莎白泰勒又以珠寶收藏家、珠寶設計師聞名,晚年致力公益慈善活動,尤其對愛滋病防治貢獻卓著。

elizabeth_taylor


伊莉莎白泰勒從童星出身,到全球知名的超級巨星,年華老去,絢爛歸於 平淡,一路伴隨成長老去的影迷應該有許多感觸。 像葛莉絲凱莉、黛安娜王妃年輕貌美時瘁逝,留在世人記憶裡永遠是最漂亮的模樣。然而像伊莉莎白泰勒般,一點一滴老去,光華不再只能追憶,晚年又飽受疾病折 磨,雖然是生命的自然歷程,不免讓人唏噓。然而無可否認的是,戲裡戲外,她都曾是最耀眼的那顆星,也以自己廣大的影響力做了許多有意義回饋社會的事,是影 壇的標竿大物。

elizabeth taylor by richard avedon 1964

永別了豔后,伊麗莎白泰勒!

Img214049579

2lei



elizabeth_taylor_gallery_38

Elizabeth Taylor_03

elizabeth_taylor_01

Elizabeth-Taylor-rushed-to-

elizabeth taylor

 

Elizabeth-Taylor-elizabeth-taylor-16357289-1668-2200

 

北京時間3月23日消息,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縱橫好萊塢60餘年,曾五次獲得奧斯卡提名並兩次得獎。在她漫長的演藝生涯中曾塑造過無數經典的銀幕形象,為紀念玉婆,《娛樂週 刊》(Entertainment Weekly)盤點了泰勒曾飾演過的11個經典角色。

《靈犬萊西》(上)《簡愛》(下)(圖片來源:資料圖)

1.《靈犬萊西》(Lassie Come Home)/《簡愛》(Jane Eyre)

這兩部作品提醒世人,米高梅明星生產線上誕生了一位天賦驚人的童星。雖然泰勒在這兩部影片中並未飾演主要角色,但當她出現時,無論誰都不能將視線從她身上挪走。

在《靈犬萊西》中,她飾演富人奈傑-布魯斯(Nigel Bruce)的孫女,對那只買來的牧羊犬充滿同情。泰勒在《簡愛》中飾演簡的童年好友海倫-彭斯(Helen Burns),

她的名字甚至不曾出現在演職員表中,但卻絕對稱得上影片的亮點之一。

《玉女神駒》(圖片來源:資料圖)

2.《玉女神駒》(National Velvet)

年僅12歲的泰勒出演了這部講述人與馬的經典影片,片中對於少女情感世界的探觸細緻入微,豐富的色彩也讓這部影片超凡脫俗(影片也第一次展現這位女 星那雙湛藍的雙眼)。唐納德-克裏斯普(Donald Crisp)與奧斯卡獎得主安妮-裏維爾(Anne Revere)飾演女主人公的雙親,米基-魯尼(Mickey Rooney)則飾演那位年輕易怒的馴馬師,幫助女主角籌備那場盛大的賽馬比賽。當鏡頭對準泰勒時,她仿佛正在展現自己內心的秘辛。

《郎心如鐵》(圖片來源:資料圖)

3.《郎心如鐵》(A Place in the Sun)

《郎心如鐵》第一次證明了伊莉莎白-泰勒是一位充滿可能性與想像力的女演員,泰勒本人也將本片視為真正開始學會並享受表演。這部影片改編自作家西奧 多-德雷瑟(Theodore Dreiser)的小說《美國的悲劇》(American Tragedy),由喬治-斯蒂文斯(George Stevens)擔任導演兼編劇。最初劇組將泰勒飾演的角色定義為一名美艷不可方物的上流女子,但泰勒對於安琪拉-威克斯(Angela Vickers)的演繹則融合了性感與深度。在陽臺上的那段劇情至今讓人映像深刻,泰勒對著克裏夫特輕輕呢喃:“告訴媽媽——全都告訴媽媽。”年僅19歲 的泰勒,演技卻已經超越了年齡的界限。

《戰國佳人》(圖片來源:資料圖)

4.《戰國佳人》(Raintree Country)

《戰國佳人》是米高梅意圖重現《亂世佳人》輝煌的又一次大手筆,也為泰勒帶來了她人生五次奧斯卡提名中的第一次。她飾演的蘇珊娜-德雷克(Susanna Drake)仿佛是斯嘉麗(《亂世佳人》)與布蘭奇(《慾望號街車》) 的融合體,但也確實打上了她自己獨特的烙印。除了本片之外,上世紀50年代她還出演了《象宮鴛劫》(Elephant Walk)與《巨人傳》(Giant)兩部成功的影片,離巨星只差一步之遙。在這部影片中,她又一次和好友克裏夫合作,但正是拍攝這部影片時發生的意外車 禍使得克裏夫事業滑坡,泰勒之後也一直不離不棄的保護這位好友。

《朱門巧婦》(圖片來源:資料圖)

5.《朱門巧婦》(Cat on a Hot Tin Roof)

憑藉《朱門巧婦》一片,泰勒終於步入巨星殿堂,也再次獲得奧斯卡提名。由於導演理查德-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去除了田納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原作中男主人公的同性戀情結,故事情節有些晦澀難懂,但泰勒成功飾演了那位溫柔而又穩重的賢妻麥姬(Maggie),她與保羅-紐曼(Paul Newman)的合作也堪稱金童玉女。這部影片上映時正值泰勒拆散艾迪-費舍爾(Eddie Fisher)與黛比-雷諾茲(Debbie Reynolds)的婚姻並與前者結婚,這也讓泰勒喪失其在第三任丈夫邁克-托德(Mike Todd)飛機失事之後獲得的公眾同情心。

《夏日癡魂》(圖片來源:資料圖)

6.《夏日癡魂》Suddenly Last Summer (1959)

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飾演的維納波夫人(Mrs. Violet Venable)要求蒙哥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飾演的精神科醫生為泰勒飾演的侄女凱瑟琳(Catherine)實施腦部切除手術,因為凱瑟琳瘋了。醫生在與凱瑟琳接觸後,為她的魅力所傾 倒,同時也解開了血腥的內幕。原來維納波夫人是怕凱瑟琳會洩露關於自己兒子塞巴斯蒂安(Sebastian)死因的內幕。這部影片為泰勒獲得了第三次奧斯 卡提名,同時也為赫本獲得了第八次提名。

《青樓歌妓》(圖片來源:資料圖)

7.《青樓歌妓》Butterfield 8 (1960)

“媽媽,面對現實吧,我一直都是蕩婦。”泰勒扮演的格麗婭-旺德勞斯(Gloria Wandrous)在片中這樣說。她扮演的是一位濫交的模特,不同於一般的應召女郎,電影開篇時這個角色曾在鏡子上用口紅寫到“不賣”。泰勒曾表示不喜歡 這個角色,但正是這個角色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在頒獎典禮前,她身患肺炎,並接受了緊急氣管切開手術,因此也可以將這個獎理解為對她勇敢克服病 魔的安慰。

《埃及艷后》(圖片來源:資料圖)

8.《埃及艷后》Cleopatra(1963)

電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考慮到通貨膨脹,現在仍然是),也是泰勒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在這部時長四個小時的鴻篇巨制中,理查德-伯頓 (Richard Burton)扮演安東尼(Antony),雷克斯-哈裏森(Rex Harrison)扮演凱撒大帝(Caesar),而泰勒則將歷史上著名的埃及艷后演繹得淋漓盡致。當她說:“鏡子都崇拜我。”你相信了。當她說:“我心 中充滿愛和生活。”你仍然相信。

《靈欲春宵》(圖片來源:資料圖)

9. 《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

泰勒的表演總是近似于尖叫,有時甚至超過尖叫。在這部邁克-尼可爾斯(Mike Nichols)執導的根據愛德華-艾比(Edward Albee)的舞臺劇改編的影片中,泰勒用她的尖叫將情感宣泄推向極致。為了塑造角色,泰勒增重30磅,並將頭髮染成灰白,最終第二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女主 角獎,並再次證明自己的成功並非只靠迷人的臉蛋。

《禁房情變》(圖片來源:資料圖)

10. 《禁房情變》 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1967)

影片根據卡森-麥克卡倫(Carson McCullers)的同名小說改編,這是泰勒最後一次正式出演電影長篇。片中她與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出演對手戲,後者扮演一位美國南部的同性戀軍官,苦苦暗戀著一名士兵。這是一部瘋狂的影片,其中一個角色甚至用園藝剪刀剪掉了自己的乳頭, 泰勒似乎是整個房間裏最正常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