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猿(英語:Bili Ape),又稱邦多神秘猿(Bondo Mystery Ape),是一種生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比利森林(Bili Forest)里的一種大型靈長類猿類動物或另一種傳說生物。[1]
「這種猿類像大猩猩一樣生活在地面上,但是又具有類似黑猩猩的食譜和特徵。」《國家地理雜誌》的一位記者說。[2]用無核DNA做的初步基因測試表明,這種猿類和黑猩猩的Pan troglodytes schweinfurthii亞種關係很近[3][4]。但是它們的行為和大猩猩又很像,這讓世界各地的靈長類專家都十分好奇,因為這種猿類兼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某些特點,人們對於這種猿類的分類仍有疑問及爭議。
研究歷史
當地人認為比利森林裡有兩種猿類。一種生活在樹上,當地人用毒箭獵殺它們。另一種被稱為「獅子殺手」,它們體型更大,很少爬樹,當地人的毒箭對它們也沒什麼作用。
卡爾·阿曼(Karl Ammann)是來自瑞士的攝影師和動物保護者。他1996年來這裡尋找大猩猩,結果卻找到了一個奇怪的頭骨,大小類似黑猩猩的頭骨,卻又具有某些大猩猩 的特徵。阿曼從偷獵者手裡買到一張照片,照片上此物看起來像是巨型黑猩猩。他找到的排泄物大小是黑猩猩的三倍,腳印比大猩猩的還大。
2000年,阿曼又帶領一群研究人員回到這裡。他們沒找到比利猿,但是找到了不少巢穴。這些巢穴位於泥濘的河床上,更像大猩猩所為,而不是黑猩猩。
科學實地研究
2001年,阿曼又招募了許多科學家來這,但還是沒找到比利猿。
2003年,剛果的五年內戰結束,在這裡進行科學研究稍微容易了一些。阿曼招募的另一個靈長目專家,雪莉·威廉士(Shelly Williams)博士,成為第一個看見比利猿的科學家。威廉士的報告:「我們聽到它們在樹上,大概距我們有10米遠。突然有四隻躍過樹叢向我們撲過來。 如果它們想把我們嚇跑,它們應該尖叫。然而它們卻很安靜。它們個子真大。它們本來是想下殺手的——但是,它們看見我的臉就停了下來,然後消失了。」[5]
「它們的特徵和其他猿類格格不入,」威廉士說。她認為,這種猿類可能是一個新的物種,也可能是黑猩猩的一個亞種,或者是大猩猩和黑猩猩的雜交後代。「至少,我們有了一種新的、未受人類打擾的黑猩猩文化研究對象,它們的文化和以前研究過的黑猩猩群體完全不同,」她說。[6]
科學家們相信,這種猿類內部交配比較嚴重,即使數量很大,它們的單倍體基因型可能完全相同。Esteban Sarmiento也研究了關於比利猿的報告,他說:「我認為,比利森林的南邊,尤勒河(Uele River)的另外一邊,很可能會有大猩猩,我們應該多關注一下那裡。」
2006年六月, 《英國科學周刊》(British Science Weekly )報導,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克里夫·希克斯(Cleve Hicks)及同事花了一年時間追蹤這些猿類,成功地觀察了它們20個小時。希克斯報告說,「它們一點都不像大猩猩」,「它們會喘氣,會尖叫,會拿空的樹 榦當鼓敲」,「雌性具有明顯的黑猩猩的性別特徵」。從糞便中取得的DNA也表明它們屬於黑猩猩亞種Pan troglodytes schweinfurthii 。
希克斯及同事在比利森林的西北方遇到了一群比利猿,它們對他們似乎很感興趣。這是第一次成年雄性比利猿沒有一看見人類就逃走。這些比利猿圍著人類,顯得很好奇。它們沒有表現出攻擊性或威脅性。[7][8]
希克斯強調,比利猿不會對著月亮嚎叫,也不比其它黑猩猩更具有攻擊性(捕獵為生是黑猩猩的常態)。不幸的是,之前的媒體報導對他的言論有所曲解。[9]
行為特徵
在某些方面,比利猿更像大猩猩而不是黑猩猩。比如,它們像大猩猩一樣,用樹枝在地面上築巢。不過它們也經常在樹上築巢。人們經常在地面巢穴旁邊的樹上發現樹上巢穴。它們的食譜明顯屬於黑猩猩一類,主要由水果構成(它們經常光顧無花果樹之類的果樹)。[10]
比利猿不會對著月亮嚎叫。它們像其他黑猩猩一樣,會喘氣,會尖叫,會拿空的樹榦當鼓敲。[11]
它們對人類的反應讓科學家們既困惑不解又十分好奇。它們既不攻擊人,也不怕人。阿曼說:「雄性大猩猩看見獵人幾乎都會衝過來把人趕走,但是對於比利 猿就沒有這樣的報導」。它們會和人類面對面,盯著人,好像能認出來人類和它們是表親,然後就安靜地溜走了。希克斯及同事的研究肯定了這些說法,他們還補充 說,當他們在遠離道路和村莊的森林深處遇到一大群比利猿時,它們不但主動靠近人類,還饒有興緻地圍著他們看。[12] 希克斯澄清說:距離道路20公里以內的比利猿毫無例外地一看見人類就逃走。成年雄性表現出的恐懼程度最高。離道路越遠,比利猿就顯得越「天真」。[13]
形態和生理
有報告說,比利猿有時會雙足直立行走,類似巨型黑猩猩。希克斯的觀察表明,比利猿和其他黑猩猩一樣,用指關節著地走路,只有偶爾才雙足直立行走。它 們的腳印長度為28到34厘米,比最大的黑猩猩(26厘米)和大猩猩(29厘米) 的腳印還長。希克斯的團隊,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沒有發現長於30厘米的腳印,而且大部分比較小。
威廉士說:「它們臉很平,吻部很寬,眉骨橫貫額前。它們的毛髮很早就會變得灰白,但不會像大猩猩那樣半灰半黑,而是全身都變得灰白。」 不管性別、年齡,它們統一地長出灰白色的毛髮,這和已知的任何一種大猩猩都不同。大猩猩只有雄性在年長時會毛髮變灰,而且只有背部變色(即銀背大猩猩)。
比利猿的頭骨表明,它們具有突出的眉骨,可能還有與強壯的大猿大猩猩相似的矢狀嵴,但其他形態特徵都更像黑猩猩。但是,黑猩猩的頭骨只有190至 210毫米長,而現有的五個比利猿頭骨中,有四個的長度超過了220毫米,比黑猩猩的上限還要高不少要注意,其中只有一個頭骨具有矢狀嵴,所以不能確定這 一特徵是特例還是典型。[14]
雌性比利猿的外陰隆起部分和其他黑猩猩類似。[15]
棲息地
比利森林在剛果北部,埃博拉河(Ebola River)以東200公里,大片的熱帶雨林中間夾雜著一塊塊的熱帶稀樹草原。密林、戰爭及其他阻礙使得這裡人跡罕至。不過,整體而言,針對剛果森林的商業盜獵十分猖獗。
不幸的是,2007年六月,一大批淘金者侵入了比利地區,使得當地的黑猩猩、大象及其他大型動物的生存陷入了危險之中。[16][17][18]
偷獵者的威脅
目前比利猿受到非法偷獵者的威脅。[19] 從2007年七月到2008年十一月的14個月中,研究者希克斯及其剛果籍助手在附近的Buta - Aketi - Bambesa地區發現了34個猿類孤兒和31具待售的屍體(他們沒收並收養了其中7個孤兒)。 [20][21][22] 希克斯於十一月離開後,Laura Darby和Adam Singh在Aketi、Buta和Bondo地區又發現了九個孤兒和三具屍體。[23] 此外,希克斯還發現了大量的長頸鹿皮、豹子皮以及象肉和象牙。顯然,捕獵交易已經伴隨著金礦開採侵入了比利地區。[24][25]
參見
- Mangani (《人猿泰山》系列中虛構的大型猿類)
- Sympatric speciation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 Barone, Jennifer. "Bondo Mystery Ape Proves to Be a Chimpanzee With Unusual Habits". Discover Magazine online. (2007-03-15)
- Eikelenboom, Esther. Een Vandaag. "[19]". Includes footage of the Bili apes.
- Hall, Jamie. 「The Cryptid Zoo: Ufiti」 NewAnimal.org (2006)
- Hicks, Thurston Cleveland. 「The Bondo Mystery Apes Winter 2004 Field Data」. KarlAmmann.com (2005-01-07)
- Hicks, Cleve. "The Bili Chimpanzees" on The Wasmoeth Wildlife Foundation website - Please see Cleve Hicks' new updates on this site, 'Field Season 2004-2005: Into the World of the Bili Apes,' and 'Field Season 2006-2007: A New Beginning.'
- Hicks, Cleve. "Trading Chimpanzees for Baubles: A Bushmeat Crisis in the Northern DRCongo" on The Wasmoeth Wildlife Foundation website. Cleve Hicks presents his most recent findings (2007-2008) from the Buta-Aketi region. Photos and films are included. Warning: some of the images are not for the squeamish
- Hicks, Cleve. "The Bili Apes Are in Trouble!". 2007年9月30日The Bili area has been invaded by gold miners, putting at risk the Bili apes and their pristine habitat. A report by Cleve Hicks of the Bili Apes Project, at Richard Dawkins.net (also available, with photos, at the Friends of Washoe site [20])
- Hicks, Cleve. [21] Congo's Chimps Threatened by Bushmeat trade.'
- The Guardian (Saturday, July 14, 2007])
- Shuker, Karl. 「The not so silly Bili Ape The Dark Continent may yet harbour secrets long after its opening up by Western explorers」. Fortean Times (2004-09-17)
- Walton, Marsha. 「Seeking answers to big 『mystery ape』 Clues to new ape species?」. CNN (2003-08-09)
- 「Mystery apes of central Africa」 The Australian (2006-06-28)
備註
- ^ http://www.wasmoethwildlife.org/bili.php
- ^ Roach, John. Elusive African Apes: Giant Chimps or New Species?.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2003-04-14.
- ^ DNA tests solve mystery of giant apes, New Scientist (2006-06-30), subscriber only but reported in: AFP. 「Mystery apes are chubby chimps, zoologists find」 ABC News Online (2006-06-29). See also the letter from Cleve Hicks clarifying some points: Bili ape myths (2006-09-02)
- ^ Faris, Stephan. "Lost Apes Of The Congo". Time Magazine (2005-01-09)
- ^ Young, Emma. 「The Beast with No Name In the Depths of the Congo lives an elusive Ape unlike any other.」 New Scientist (2004-10-09)
- ^ Faris, Stephan. 「Lost apes of the Congo A Time reporter travels deep into the African jungle in search of a mysterious chimp called the lion killer」. Time Magazine (2005-01-17)
- ^ 8.7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外部連結
- Hicks, Cleve. "The Bili Chimpanzees" on The Wasmoeth Wildlife Foundation website - Please see Cleve Hicks' new updates on this site, 'Trading Chimpanzees for Baubles: Aketi Field Season 2007-2008', 'Field Season 2004-2005: Into the World of the Bili Apes,' and 'Field Season 2006-2007: A New Beginning.' Photos and films of the Bili apes are presented to the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 Hicks, Cleve. "The Bili Apes Are in Trouble!". 2007年9月30日The Bili area has been invaded by gold miners, putting at risk the Bili apes and their pristine habitat. A report by Cleve Hicks of the Bili Apes Project, at Richard Dawkins.net (also available, with photos, at the Friends of Washoe site [22])
- Coleman, Loren. 「Bili Ape Discoverer Shot」 Loren』s CryptoZoo News (2005-11-09)
- "The giant lion-eating chimps of the magic forest" on the UK Guardian website.
- Darby, Laura. [23] Tales from the DRCongo Laura Darby and Adam Singh recount their adventures caring for five orphan Buta/Bili chimpanzees in Aketi, The DRC.
- Hicks, Cleve and Darby, Laura. [24] A New Home for the Aketi 5 Chimpanzee Orphans Cleve Hicks and Laura Darby recount the evacuation of the Aketi 5 chimpanzee orphans from the northern DRC to the Lwiro Sanctuary in the east.
音頻
- Chadwick, Alex. NPR.org 「In Search of Congo』s Bili Ape」 Radio Expeditions (a co-production of NPR and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01-03-26 – 2001-03-29)
- Hicks, Cleve. [25] Save the chimps Hear Cleve Hicks describe his latest experiences in the northern Congo working with the Buta/Aketi chimpanzees, and also the enormous bushmeat crisis which threatens their very existence --- the piece follows a story about the Vietnam war.
七月偶然間看電子報的新聞看到一則新奇的報導,介紹一種Bili Ape的人猿,據說有特殊的獵食習慣,而我在英國的衛報 (The Guardian)找到了相關文章
Found: the giant lion-eating chimps of the magic forest
by James Randerson
該文介紹在剛果的叢林深處有一種人猿,根據當地的傳說,這種人猿會獵殺獅子,捕
魚,甚至會在月光下狂聲吼叫,當地獵人說像是黑猩猩與大猩猩 (gorilla)的混合體。牠們位於這個星球眾多流血衝突中心其中之一: 剛果
(內戰),這同時意味著此謎樣生物極少被西方科學家所研究。若要到達牠們所在的區域必須與叛軍談判,而牠們活動的範圍又是在人們不能進入的森林深處。
即使有這些困難存在,還是有少數的科學家成功地對比利猿進行研究。起初推測這種人猿可能是某種像是喜馬拉雅山雪人的新物種,或是由黑猩猩與大猩猩混種的後代,但事實卻十分迷人。牠們事實上是某種超大體型的黑猩猩,更有喜愛大型貓類動物肉的飲食習慣。
最近期的資料由阿姆斯特丹的Cleve Hicks提供,他花了18個月研究,並在04年以當地小鎮的名稱將牠們命名為Bili Ape。在調查的期間Hicks偶然撞見一隻比利猿在吃豹的屍體`,這無法代表豹是被牠所殺,但這或多或少令人相信比利猿會獵獅的傳聞。
Hicks說他們所發現的是一種嶄新的黑猩猩文化 。以前的研究人員僅僅能瞥見牠們,或是利用架設好的照相機去捕捉牠們的樣貌。這一次牠們利用當地文化所提供的知識去接近牠們,並拍下照片。
Cleve Hicks在剛果(Gangu)叢林拍到的幼年Bili Ape (Wiki)
要
到達比利猿的所在地意味者需要艱苦地行進40公里去穿越叢林,這已經是走近路了。而當他看到比利猿時,他發現牠們並沒有一般動物對人類的那種恐懼;一般在
路旁的黑猩猩,一看到人類靠近便會馬上跑走,因為牠們知道人類的接近很有可能會對牠們做什麼事情。但比利猿卻很高興地靠近他。
Hicks更指出牠們跟其他在非洲生活的黑猩猩有不同的睡眠習慣。牠們通常夜晚群居於地面的巢穴入睡,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比利猿睡在樹上。
HIcks說: "而牠們怎麼能僥倖地(意指安然無恙)睡在地面上? 附近可能有獅群,獵豹群,golden cats以及其他具有危險性的動物例如大象與水牛"
"我不想將牠們描繪成十分具有侵略性,但或許由於他們獵食某些肉食性動物,因而這些肉食性動物會遠離牠們",Hick很想指出比利猿不會對月亮咆哮
澳洲國立大學在靈長類生態方面的專家Colin Groves在觀察地面的巢穴後說,那些在地面的巢穴相當的大,很明顯地在此地有些獨特之處。
Groves教授相信Blli apes應該會促進人們對於黑猩猩亞種上相關家族樹(family tree)的重新思考。他更建議靈長類動物學應從目前的四個分枝,修正為五個類別。(查了一下wiki有關chimp,相關的這張圖片樹的最右方有四個分枝,不知道是不是指這個 )
Hicks說這種動物有種所謂的"smashing culture" -一種看似遲鈍但有效率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Hicks
said the animals also have what he calls a "smashing culture" - a blunt
but effective way of solving problems. He has found hundreds of snails
and hard-shelled fruits smashed for food, seen chimps carrying termite
mounds to rocks to break them open and also found a turtle that was
almost certainly smashed apart by chimps"
如同在非洲的其他黑猩猩,Bili Apes使用棍棒去尋找螞蟻,只不過牠們用的工具長達2.5呎。
最令人感到興奮的是,這種黑猩猩族群,比現存已知的都大上許多,也同時可能是非洲大陸上現存數目最多的物種之一。
然
而,Bili apes的未來完全沒有安全可言。一名從1996年開始觀察比利猿的獨立的野生攝影家Karl
Ammann說,一切看來沒有未來。因為缺乏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將導致大部分地區各自獨立,且沒有法律。對於生態保育而言是種災難。(文章指的應該是政治
紛亂的地區或許會出現濫捕濫殺的情形)
後記:
找Bili Ape的資料時,
發現國外有個不錯的BlogCRYPTOMUNDO http://cryptomundo.com/
其中介紹相當多世界各地傳說或是奇特生物的發現與研究,
裡面也有比利猿的相關文章 Bili Ape update (by Loren Coleman )
Wiki中的Bili ape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li_Ape
剛果 「比利猿」一隻就可以能屠獅殺象
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伊博拉河(Ebola river)南200公里的彼利(Bili)小鎮傳說,在蠻荒叢林深處有種類似黑猩猩與大猩猩混血的神秘動物(剛果比利猿 Bili ape),力大無窮,可以殺死獅子以及大象,而且還會捕魚,並且還會對著月亮嚎叫。
這
項傳說被《新科學家》證實,剛果比利猿 Bili ape這種極度兇猛的動物真的存在。科學家深入剛果叢林後發現,傳說中的動物剛果比利猿 Bili
ape真的存在,但非混血新物種,而是體積較大的黑猩猩,剛果比利猿 Bili ape會捕魚,也吃大型貓科動物的肉。
阿姆斯特丹大學
的 克里夫.希克(Cleve Hicks)將其取名為「比利猿」(Bili
ape),比利是其聚居處所附近一個小鎮名。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克里夫.希克在剛果叢林待了十八個月,深入觀察比利猿,他曾撞見一隻剛果比利猿
Bili ape殺死一隻獵豹並且徒手撕下肉進食。
從34公分長的腳印判斷月,剛果比利猿 Bili
ape重有三百多磅,這一物種的體型遠超過大猩猩。克里夫.希克(Cleve
Hicks)研究比利猿吃剩的獵豹屍體發現獵豹的頭殼被捏碎腦漿被掏出來吃掉,這證實剛果比利猿 Bili
ape雙手力道高達800磅以上,因為頭殼在動物中是最硬的骨頭。
也因為剛果比利猿 Bili
ape力大無窮,當地居民才會傳說一隻剛果比利猿 Bili ape可以輕易獵殺一頭成年象,剛果比利猿 Bili
ape的手力恐怖到可以輕易將象牙折斷。克里夫.希克在剛果比利猿 Bili
ape棲息地發現直徑約20公分以上的樹幹被折斷,科學家認為折斷的樹幹是被剛果比利猿 Bili ape用來做為保護幼猿的窩。
這些剛 果比利猿 Bili ape雖然數量稀少但是生性兇猛,只要大型動物進入他的獵食區被發現了,都會發動攻擊。
而剛果比利猿 Bili ape不像一般猩猩都在樹上睡覺,剛果比利猿 Bili ape都在地面上睡覺,可能因為牠們會獵殺過大型野獸,所以獅、豹這些猛獸也不敢招惹牠們。
英國科學家於2007年8月5日在非洲塞內加爾河發現當地土著傳說的牙巴拉魚。(當地俗語意思為恐怖魚牙)
當地傳說這種魚生性兇猛刀槍不入。科學家經過1個月的研究此魚生態,當大型動物渡河時就會瞬間攻擊,此魚的咬合力道高達每平方公分80公斤,直徑5公分的骨頭都可以輕易咬斷。由於此魚是集體攻擊,一頭牛不到30秒就會被吃光,比食人魚還恐怖,因為食人魚不會吃骨頭,而牙巴拉魚連骨帶肉都吃的一乾二淨。
牙巴拉魚體型沒有限制,只要食物充足可以長到3 公尺以上都沒問題,成年魚體長2公尺以上,張口直徑約 60公分(可將獅子輕易咬成2段),牙巴拉魚的鱗片硬度比鱷魚還硬,一般刀或是魚槍都無法對牠們造成傷害,因為雄性成年魚會吃掉幼魚導致牙巴拉魚數量稀 少。此魚聚集地連鱷魚都不敢靠近,牠們只要是會動的物體都會攻擊,導致塞內加爾河中游卡特瓦村附近沒有船敢在河上行駛,因為此魚可以輕易將獨木舟咬破一個 大洞,若是成年魚可將獨木舟咬成2段!
感謝FLOYD提醒的Nownes網路追追追資訊 如下http://www.nownews.com/2008/07/07/515-2299716.htm
網路追追追/鱷魚也怕怕 塞內加爾河真正的食人魚?
2008/07/07 10:16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你看過比鱷魚更可怕的魚嗎?網路流傳一組圖片,傳說有種塞內加爾河的食人魚,不但能咬斷獨木舟、吃人不吐骨頭,想抓牠還得用鈦合金漁網才行,這種凶狠到連鱷魚都不敢靠近的牙巴拉魚,真的存在嗎?
看原信:塞內加爾河真正的食人魚?
根
據轉寄信的描述,這種比食人魚還強的魚叫做「牙巴拉魚」,出現在「塞內加爾河」(Senegal
River)流域;但是從這兩個關鍵字去找,卻發現不管是「牙巴拉魚」或「亞巴拉魚」,或者塞內加爾河流域,通通找不到這種魚的存在。於是我們直接請教海
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請專家進行鑑定。
魚種
一
見到圖片,陳義雄教授立即斷定這是加拉辛科魚種,因為背鰭和尾鰭中間,有一小塊突出的「脂鰭」,正是加拉辛科魚的特徵。但進一步詢問魚的屬別、種別時,教
授表示恐怕無法確定,因為雖然已知的加拉辛科魚已有一千多種,但生物界目前蒐集到的物種資料,仍恐有遺漏,且光憑一張照片,教授不願隨便下定論。
進
口水族魚商:石頭水族貿易公司的老闆石頭則認為,若照片中的魚真的產自塞內加爾河,就一定不是「食人魚」,為什麼呢?因為塞內加爾河在非洲,但食人魚產於
南美洲,所以沒有「塞內加爾河的食人魚」這種東西,這點從謠言標題就能看出破綻。他認為照片中的魚應該是「黃金猛魚」才對。
猛魚,又稱虎魚,石頭說這是從英文名”tiger fish”直接翻譯而來的說法,但觀賞魚界通常稱為猛魚。猛魚這個答案,和國外闢謠網站snopes推測的一樣(”This fish looks to be an African tiger fish”,參見:Snopes.com),而且Snopes也提到tiger fish和食人魚完全活在完全不同的地方,謠言中的說明文字是錯的。
但
Snopes的報告表示,因為無法得知拍攝時的狀況,例如日期、地點、如何捕獲等細節,因此不針對照片做太多說明。身在台灣的追追追小組,一樣無從得知照
片的詳細訊息,所以也不針對照片做太多說明,但既然專家推測照片中的魚可能是猛魚,我們就介紹一下猛魚這個這種魚,是不是真像謠言中說的兇猛!?
兇猛?
從
事進口魚多年的石頭表示,黃金猛魚(goliath)是體型最大的猛魚種,也是很受歡迎的觀賞魚類,主要出口國是剛果,世界各國都有人進口魚苗販售。在目
前水族界的紀錄中,黃金猛魚的最大體積是1.5
公尺,他還沒聽過有「成魚體長2公尺以上」的紀錄,但他也認為這不無可能,因為在廣大的非洲大陸中什麼樣生物都可能出現,也許只是還沒有人抓到而已。
根據Fishbase魚類百科的介紹,黃金猛魚的危險性屬於「harmless」(無害的)等級,大英百科則指出牠有「被抓時好鬥的特點、強力掠奪的習性」;養過許多猛魚的石頭則表示,黃金猛魚雖然兇猛,但其實也很害羞,在觀賞魚的歷史中,至今為止還沒有攻擊人類的紀錄。
謠言裡對「食人魚」的其他描述,石頭直說寫得太誇張,他表示黃金猛魚是具有地盤性、群聚性的動物,幼魚通常一、二十隻,成魚通常三、四隻聚集在一起,牠們和食人魚不同,不會攻擊比牠大的獵物。
而
黃金猛魚的牙齒看起來雖然很殘暴,但不代表牠吃人不吐骨頭。陳教授及石頭老闆都表示,照片中的魚沒有咀嚼能力,只能吞食,所以基本上不會去吞骨頭,不然萬
一噎到就完蛋了。至於咬合力道的部分,陳教授則表示必須觀察實際魚體的肌肉結構,才能斷定咬合力道有多強。那麼猛魚是不是真的需要用鈦合金漁網,才能抓到
手呢?石頭說:用一般漁網就可以啦!
大暴牙
細心
一點的網友或許會發現,謠言裡第四張照片和前三張的魚長的不太一樣,石頭水族老闆認為,第四張圖的魚也是加拉辛科魚,但不是黃金猛魚,而是「大暴牙」。石
頭說,大暴牙出產於委內瑞拉,最大的特徵是下顎那兩支長長的「暴牙」,大家可從魚的牙齒、上顎兩個溝槽(用來「收納」暴牙),以及魚的尾鰭形狀(呈現較完
整的扇型)、顏色和脂鰭(尾鰭前面一點點,由脂肪堆積而成的鰭)作判斷。
總而言之,塞內加爾河在非洲,基本上沒有食人魚;(前三張)照
片裡的魚,應該是黃金猛魚,屬加拉辛科,學名未定。但黃金猛魚個性沒謠言說得殘暴,反而是很受歡迎的觀賞魚,而且不需要用到鈦合金漁網,國外許多人用釣竿
就把牠釣起來了,並發展出許多釣猛魚旅遊行程。照片中的魚有沒有像謠言說的這麼可怕?大家自己判斷囉。(參見:影片:Fishing Monster African Tiger Fish、釣魚觀光行程)
附註:※陳教授表示,學界不會隨便賦予魚類中文名稱,正式的中文名稱一定會經過審慎討論才公佈;照片中的「食人魚」,由於學界還沒有太多相關資料,因此尚未訂定中文學名,一般聽到的「猛魚」「虎魚」等等都是俗名。
記錄片:黃金猛魚 & 吸血鬼魚 (內附圖片 / 極度不安 / 中文字幕)
吸血鬼魚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4NzUxNTYw.html
或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wNzQ4ODA0.html
剛果河的猛魚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5MDUxNTMy.html
或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wNzUxODA0.html
Goliath Tiger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