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找上她 好險早知道
|
2010/07/11 |
【聯合晚報╱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妳要不要再生一個?」 門診來了一個30多歲的女性,3年前肝臟長了一顆3公分的腫瘤,手術切除了,目前狀況很好,我好意的問她。 「我再生,我老公就會把我休了!」 「怎麼會這樣?應該會高興才對!」 「他已經結紮了!」她說出了真相。 「我心裡嚇了一跳,現在已經很少有『公雞』在結紮了,何況還那麼年輕。」 「我可以讓我小孩有個新媽媽,但不能忍受讓他們有新的弟妹。」她堅定的說道。 「因此,我手術前就要求他去結紮!」 「當時醫生一再問,不是打活結,是要切掉,不能回復的。跟我們再三確認。」 「現在切下來的那條傳宗接代的東東放在瓶子裡,擺在我家客廳。」 「每次一吵架,就想到他那時的真誠,我爸媽也看到這點,心裡很感動,所以總是站在他那邊。」 「想當初,我弟弟得了肝癌,家裡幫他辦後事,不到半年我去體檢,竟然我也有份!」 「我弟弟不到三個月就走了,我年紀比他大,那還能活多久?我那時心理壓力好大,想到兩個小孩還那麼小,就很難過,心想應該讓孩子有一個新媽媽,但不能有新 的弟妹,因為將來吵架時,老公也一定會站在新太太的孩子那邊。想不到過了三年,我還快樂健康的活著,只是我老公變成『無子西瓜』,對他有點歉疚。」 這位小姐的弟弟因為肝癌太晚發現,所以不到幾個月就走了,可是她幸運多了,發現得早、及早治療,還可以與老公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
我以前同事因癌症往生,主要原因是他長期在工廠工作,沒顧好身體,想努力打拼為家庭,卻造成反效果!
加上發現癌症時,保險理賠及存款根本不夠付治療費用,在抗癌這場戰爭中,成為弱勢者,短短50天就走了!
所以萬一家中有人罹患癌症,輕則傾家蕩產,重則家破人亡;花錢買一線生機,甚至有人是散盡家財換命,讓家人背負龐大的醫療債務。
有人說 標靶藥物健保不給付,那麼使用癌症險保單,保險公司總會給付吧?
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家,可惜的是,答案是「不一定」!
標靶藥物雖然被歸類為癌症險裡的化療給付項目,但是標靶藥物又分為口服式與注射式,部分保單只給付注射式的標靶藥物。
仔細比較20家人壽公司的癌症險保單之後發現,只有極少數的癌症險保單,有明確定義出「每次領取口服化療藥物,不論領取幾天份藥物量,均以一次計」的條款。
不論醫院開的藥物量是1周或2周,即使有給付口服式化療的壽險公司,也只會按照領取次數,也就是每單位1、2千元的化療保險金做發放。
多數標靶藥物並不在健保的給付範圍內,而是需要自費負擔的,而癌症險保單因為都是定額給付的,它無法像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一樣!
也就是說,台灣目前沒有任何一張癌症險保單,可以有效幫病友補貼注射或口服式標靶藥物費用,所以單純癌症險無法應付症標靶藥物驚人開銷。
因此買癌症保單先弄清楚保單條款定義範圍
保險業者所推出的防癌險對於癌症相關名詞定義及理賠範圍均不同,舉例說對於癌症險的等待期有的是30天,有的是90天。
有的對於原位癌有理賠,有些則沒有,另外像保單條款中可能有限制每年癌症>手術的次數。
消費者在購買防癌險前最好先向業務員索取保單條款,仔細研究一下弄清楚癌症相關名詞定義及理賠範圍,並要求業務員針對條款重點做詳細解釋,清楚以後再購買,才能買到一張對自己最有利的防癌險保單。
部分防癌險並無將原位癌(即零期癌症)列為承保範圍,例如某些公司的初次罹患癌症保險金有包括原位癌的給付,部份公司初次罹患癌症保險金原位癌則沒有給付。
另外保單中初次罹癌的保險給付額度,罹癌後是否只支付化療費用,而不給付門診費用?
除外責任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情況不理賠,例如原位癌或第一期前列腺癌、癌症併發症等,簽約之前最好先詢問清楚。
因癌症住院時可能會用到健保部份給付的醫療器材或健保不給付的指示用藥(例如標靶治療藥物)等等我們要自費負擔的項目,但是癌症險保單因為都是定額給付的,它無法像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一般,有這一方面的給付。
除了購買癌症險以外,尚需搭配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另外搭配重大疾病險保障比較完整。
而重大疾病險的功用是:它可以在罹患重大疾病(癌症就是其中的一項)後,馬上可領取一筆保險金,而這就可以用來支應標靶治療藥物的開銷。(雖然理賠費用通常撐不過3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公司的重大疾病險給付方式各有不同,有些是罹患重大疾病後可以領100%的保險金額,有些是先給付50%,身故再給付另外的50%,有些可能是先給付一定比例之後再按年給付,建議重大疾病險的規劃以罹患重大疾病後可以領100萬元以上的給付較有保障。
重大疾病險的保費比壽險更貴,但罹癌時,壽險公司往往只給付一半保額的險種,另一半的保額功能形同是壽險,非常不划算。
所以不推薦「限期保障,一次給付部份保額的商品」,而是選擇「終身保障且一次給付全額」的險種。
如果有保險或是所得稅列舉扣除額的考慮,請直接在醫院拿藥。
而且不要為了幾百元的價差,就換醫院、醫生。
罹患癌症,在詢問過第二、第三醫囑後,得跟定一個您信賴的醫生。
因為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需要內、外、放射科,整個醫療團隊的協助。
一直更換主治醫生,對病人並不會更好。
面對貴煞人的藥,一般小康家庭,聽到一個月18~20萬,應該就會選擇放棄。
不過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建議至少試過了兩個星期再說:副作用和反應機率通常在第二個星期會陸續出現。
有些病人在這個階段,就得放棄。(也就是,一開始「只需」準備兩個星期的藥錢即可)。
基本上很少幸運兒能吃一年以上,才有百萬藥價差的考慮。
所以再多的錢,都比不上「健康」。
http://chunju.pixnet.net/blog/post/26738846
看懂健康險》認清癌症4大錢坑,精明買保單
連結:http://isaisa.pixnet.net/blog/post/20813591
八月份,MONEY+,理財家出了一本特刊國民年金、勞保年金,輕鬆懂!,7-11就買得到,其中的《實戰篇2︰認清癌症治療4大錢坑,精明買對保單》是我寫的。
這幾年隨著口服標靶治療藥物、新手術、新器械、新放療技術的發展,癌症治療已成為動輒花費上百萬的大錢坑,買健康險,已經到了必須精明計算、步步為營的地步,這篇文章所提供的嶄新思維,非常值得大家參考。
若有機會,我真希望能好好寫一本《健康險的真相》,畢竟,健康險的保單條款,太複雜又太切身,怎麼避免踩到保單地雷,怎麼用有限預算,搭配出最佳健康險組合,絕對是上班族個人保單中最大的重點!
-------------------------------------------------------------------------------------------------------
去年得到台灣癌症基金會第一屆「抗癌鬥士」的得主邱瑞金,是國內相當知名的資深攝影記者,熱愛運動大自然的他,健壯的體格不輸專業運動員。
但在2006年7月,也就是他42歲時,因為,腰部突然多了幾圈救生圈,想使用健身轉盤減肥,意外「扭」破了潛藏在他體內13公分的肝臟腫瘤,導致右腹劇烈疼痛,才知道這幾圈救生圈,竟是惡名昭彰的巨大肝癌,源自於B型肝炎帶原,已是第三期肝癌。
這二年來,他已經前前後後作了五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右腹部也留下大大的L型傷口。今年5月,也因肝瘤轉移到肺部遍地開花,無法再作手術切除治療,只能改用口服式化療中的標靶治療藥物蕾莎瓦來控制。
邱瑞金說,「這是一種非常昂貴的藥物,一顆1,640元,一天要吃4顆,每個星期藥費,就超過四萬五仟元,吃了四周後,因為副作用無法承受,改成一天吃2
顆,而光是藥費已經花了二十多萬,這對已經離職,沒有工作收入的我,當然是很沈重的負擔,但是為了避免病情惡化,也只能硬著頭皮先吃下去再說。」
「雖然,我生病前,就保了3個單位的癌症險,還有日額2,000元的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加一加住院的日額超過8,000元,而這些保險給付,對前幾次的
手術,以及自費的檢查項目有幫助,但等到我因為病情的擴散,無法手術後,改吃口服標靶治療藥物,保險公司竟然一毛錢都不給付,經過積極爭取後,才初步勉為
其難的願意以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中的門診醫療項目裡的十萬限額中支付。」
「當我自己真的生病了,才知道我買的癌症險,雖然有每天2,400元的化療給付,但仔細去看保單條款中,關於癌症化療的名詞解釋,竟然限定在『注射或血
管』給藥的化療。」對邱瑞金來說,病情轉劇後,反而無法從健康險中,得到應有的保障,有如被「雨天收傘」,不平的心情可想而知。
另一位現年49歲的溫小姐,則是在去年9月出現右側大腿、下背部疼痛症狀,前後花了三個月時間,才知道是腎癌轉移至骨頭,原本病情惡化到進出需以輪椅代步,她是服用口服標靶藥物紓癌特,先將腎腫瘤縮小後再開刀切除後,再繼續口服來控制病情。
溫小姐說,「我的口服標靶藥物,一顆要價2,000元,一天要口服4顆,每個療程是吃四周休兩周,等於一個療程六周,要花上二十二萬,目前,要開始作第三
個療程,因為,健保不給付,完全得自費,而且活多久,就要吃多久,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溫小姐並不是沒有買癌症險,而是她買的癌症險裡,根本沒有包括化
學治療。
而像邱瑞金、溫小姐這樣本身買了癌症險,但給付遠遠追不上治療費用的癌症病友,在這一、二年有直線上降的趨勢。
台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謝瑞坤,就表示「三到五年前,當時最貴的藥物頂多一個月五、六萬,若病人有買幾個單位
的癌症險,有些還偶爾有點剩,但新一代的標靶藥物,一個月動輒十五到二十萬左右,這是以前完全無法想像的數字,光靠以前保的癌症險,絕對不夠用。」
而包括國人前四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女性乳癌、肝癌、大腸癌、肺癌,還有大腸癌、腎癌、都有標靶藥物可治療,讓很多以往無藥可救的轉移性癌症的病友,得以
延長壽命,以溫小姐所吃的口服標靶藥物為例,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所發表研究指出,可讓末期及轉移腎癌病患整體存活達28.1個月,比傳統的療法多
活14個月。
除了,藥物費用很高外,標靶藥物的另一個趨勢是不需住院,若是口服使用,都採在家服用,即使是注射式的標靶藥物,也可很快打完,不必住院,當然會排擠掉癌症險中可給付的住院醫療保險金。
另外,在口服劑型的標靶藥物,愈來愈多的情況下,若癌症險的保單條款中,有特別註明只給付「注射或血管型」給藥的化療保險金,也可能看得到、吃不到。
而現今癌症治療最燒錢的部份,除了高貴很貴的標靶藥物外,包括診斷及放療的費用也變高了,前者包括分子檢測、基因突變檢測、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正子檢測等等,目的是為了確認患者適合那些治療或是治療的成效如何,每項檢查約在一萬多到五萬左右。
後者,則包括了電腦刀、螺旋刀、質子治療等等,這些更精密的放射治療,可以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得到更佳的治療效果,費用約從二十萬起跳。而一些需自費的腹腔鏡手術、或是骨轉移後,需置換的活動人工關節,花費也從數萬到數十萬。
因應現今癌症的治療新趨勢,對癌症病人及家屬來說,目前最大的經濟壓力,還是在每個月持續支付的標靶藥物。謝瑞坤指出,「光在標靶藥物的花費上,先抓個一
百萬的費用,是合理的期待,而且在未來絕對會愈來愈高,在癌症險的規劃上,要像買意外險一樣,要盡量作大,才能降低罹癌時的沈重藥費負擔。」
有些保戶,自恃有高額的住院保險金,可能會有「只要我自費住院,就可利用保險金差額來貼補其它癌症花費」的想法,但是依目前的趨勢來看,「健保住院的日數只會愈來愈嚴格,台灣主要的醫學中心,也都有病床數不足的問題,即使想自費住院也不可能,更不合理。」謝瑞坤強調。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精算處處長袁曉芝表示,「根據各大保險公司及健保局的統計,我國癌症病人的住院天數為每年31天。」就算癌症治療的日額拉到一天一萬,所
得到的住院保險金,再加上出院後療養保險金,約是46.5萬,看起來不少,但如果是有用到新的標靶治療,仍舊不足以彌補龐大的藥費缺口。
「因應醫療技術的發展,定期檢視保單的確很重要,像最早期的癌症險,雖然很便宜,但給付項目都是很陽春的手術、住院、門診保險金,並沒有初次罹癌保險金,
有些也沒有化療、放療保險金,同時,即使是同一種項目的保險金,隨著每家保險公司的定義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給付限制,這都是在買癌症險時,必須仔細檢視的
重點。」
「而隨著醫療費用的項目、額度的變化及持續增加,我們也覺得除了癌症險外,還得靠其它商品,如:重大疾病險來互相彌補。」袁曉芝提醒。
曾在醫學中心擔任護士,同時也是威盛保險經紀人公司經理賴慧珠,也表示「因應近年癌症治療費用的高漲,除了癌症險,實支實付的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也是必備的組合。」
「現在很多新的特殊治療,健保都不給付,像是電腦刀、光子刀、螺旋刀,雖然都有個『刀』字,但事實上是新的放射治療技術,住院檢查加治療,也頂多住個一、
二天,當然無法用癌症手術保險金支付,但一個療程的花費又要20來萬,就算有癌症放射保險金、高額的住院保險金,一定也不夠用,須有個實支實付的住院醫療
險作輔佐,利用其中的住院醫療費用的雜費來貼補,每月的額度至少要作12到18萬,若能作到20萬更好,也可用來貼補標靶治療的藥費。」 賴慧珠指出。
大都會國際人壽保險總經理室經理許彰說,「一般人罹患癌症,最希望能夠一次拿到一大筆保險金,比較可以安心接受治療,但同時又擔心繳了這麼多的保費,萬
一,最後沒有罹癌,那不是很不划算?如果,有這樣的擔心,就可以考慮有一次給付又有保本性質的防癌保險或是重大疾病險,這種保險金的特性在於一旦確定罹
癌,不需相關的醫療收據,可以馬上得到全額的給付,保戶可自由決定用途,但若沒有罹癌,則可在期滿或身故後,領回所繳的保險金。」
《標靶治療是什麼?》
舊的化療藥物,有如散彈打鳥,常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影響到正常細胞;新式的標靶藥物,則會針對有異常的特定癌細胞進行攻堅,達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的目的,若有效,對於以往無法治療的轉移性癌症,可以延長存活期。
但標靶治療並非對人人有效、永遠有效,健保也採有條件給付,如何判斷藥物是否有效,將錢用在刀口上?主要是看用藥時,腫瘤指數、腫瘤大小,是否能夠不再成長擴散,甚至可以降低、縮小、減少,若真的對病情改善沒有幫助,就如同把錢扔到海裡去,不宜過度期待。
《善用健康險,貼補癌症治療四大錢坑》
錢坑一:標靶藥物→花費:至少一百萬
貼補來源:
1. 有化療保險金給付的癌症險→選購重點:建議選沒有給付日數限制、且沒有限制在注射或血管式化療的險種,因每日服用的口服式標靶藥是未來主流。
2. 一次給付的癌症險、重大疾病險、重大疾病暨特定傷病險→選購重點:要選一次給付全額的險種,若擔心沒有得病會白繳,可選有保本型設計的保單。
3. 實支實付的住院醫療險→選購重點:利用住院醫療費用的雜費來貼補,每月的額度至少要作12到18萬,若能作到20萬更好。
錢坑二:新式診斷→花費:每項檢查約在一萬多到五萬左右,每年至少花十萬
錢坑三:新式放療→花費:每個療程,二十萬起跳
錢坑三:新式手術→花費:數萬到數十萬
錢坑二到三的貼補來源,皆為:
1. 有首次罹癌的癌症險→選購重點:金額愈高愈好。
2. 一次給付的癌症險、重大疾病險、重大疾病暨特定傷病險→選購重點:要選一次給付全額的險種,若擔心沒有得病會白繳,可選有保本型設計的保單。
3. 實支實付的住院醫療險→選購重點:利用住院醫療費用的雜費來貼補,每月的額度至少要作12到18萬,若能作到20萬更好。
(發表@money+特刊)
購買醫療險/癌症險第一次就上手
------購買癌症險重點注意事項
癌症高居歷年來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保險業者近幾年紛紛推出相關的癌症險商品,但是隨著投保癌症險人數增多,消費者與保險公司間的理賠糾紛案屢見不鮮。
如果你要購買癌症險以下是幾個重點你需要留意的:
1.癌症併發症不一定理賠
根據金管會近年接觸的保險糾紛案例中,消費者在申請癌症險理賠時,最常見的糾紛為癌症併發症的理賠爭議。由於部分癌症險保單 並不對罹癌後所產生的後遺症及
併發症 進行理賠,因此, 消費者在購買癌症險前,第一個要弄清楚的就是保單條款當中,併發症到底 有沒有在理賠範圍內。
例如某家公司條款中有以下文字:
"被保險人於觀察期間屆滿後的本附約有效期間內,始經切片或血液學檢查診斷確定罹患癌症,並因而以治療癌症或直接因癌症所引起之併發症為目的而經醫師診斷
必須住入醫院接受治療者,本公司依附表一所載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之每日之「每承保單位數給付金額」乘以該被保險人當時實際承保有效之單位數為癌症住院醫療
日額,以該日額乘以該被保險人該次之實際住院日數計算所得之金額給付「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 這其中就清楚的把因癌症所引起之併發症列入癌症住院醫療的
理賠範圍內, 消費者就可以清楚的知道: 因癌症併發症住院治療等是可以獲得理賠的, 不致於引起理賠糾紛。
2. 買癌症保單先弄清楚保單條款定義範圍
保險業者所推出的防癌險對於癌症相關名詞定義及理賠範圍均不同,舉例說對於癌症險的等待期有的是30天, 有的是90天。有的對於原位癌有理賠, 有些則沒有, 另外像
保單條款中可能有限制每年癌症 >手術的次數。消費者在購買防癌險前最好先向業務員索取保單條款, 仔細研究一下弄清楚癌症相關名詞定義及理賠範圍, 並要求業務員
針對條款重點做詳細解釋,清楚以後再購買,才能買到一張對自己最有利的防癌險保單。
3. 原位癌部分保單不在承保範圍
部分防癌險並無將原位癌(即零期癌症)列為承保範圍例如某些公司的初次罹患癌症保險金有包括原位癌的給付, 部份公司初次
罹患癌症保險金原位癌則沒有給付。
另外保單中初次罹癌的保險給付額度, 罹癌後是否只支付化療費用, 而不給付門診費用? 除外責任有哪些? 也就是哪些
情況不理賠,例如原位癌或第一期前列腺癌、癌症併發症等,簽約之前最好先詢問清楚。
4. 單純癌症險無法應付症標靶藥物驚人開銷
標靶藥物在癌症治療成為未來的趨勢,多數標靶藥物並不在健保的給付範圍內, 而是需要自費負擔的, 而癌症險保單因為都是 定額給付的,它無法像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一樣
可以給付健保不給付的自費負擔的醫療支出,只有靠住院醫療中實支實付型健康險
的雜費, 及重大疾病險,才足以補貼。
以癌症治療來說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可能都有健保給付,病人需要自費、花最多錢的反而是自費用藥的部份。除了乳癌的「賀癌平」外,包括慢性骨髓性
白血病的
「基利克」、肺癌的「艾瑞莎」、肝炎的「蕾沙瓦」、大腸直腸癌的「爾必得舒」及「癌思停」...等,都是現在癌症治療上,相當熱門的標靶治療 藥物。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指出,化療不論好壞細胞通殺,因此產生嚴重副作用,但是隨著標靶治療藥物問世,治療效果好,副作用低的治癌計畫不再是夢想, 目前共有九種
標靶治療藥物,適用癌症從乳癌、大腸直腸癌、頭頸癌、肺腺癌、腎癌等,紛紛表現良好的療效。一般相信,未來20年,癌症標靶治療將逐漸取代傳統化療,成為抗癌的
主流。其中,「基利克」、「艾瑞莎」、「蕾沙瓦」、「紓癌特」,都屬於天天在家自行服用的口服式標靶藥物,更是近幾年癌症治療的新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1年動輒上百萬元的標靶治療藥物,並不一定能獲得健保給付,像「蕾莎瓦」、「紓癌特」這類每周藥費數以萬計的口服式標靶治療藥物,目前健保
是完全不給付的, 比較穩當的規劃方式是用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的「雜費」項目,以及重大疾病險來貼補昂貴的標靶藥物種健保不給付, 我們要自費 負擔的醫療費用支出。
因癌症住院時可能會用到健保部份給付 的醫療器材或健保不給付的指示用藥(例如標靶治療藥物)...等等我們要自費負擔的項目, 但是癌症險保單因為都是定額給付的,
它無法像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一般,
有這一方面的給付。 而重大疾病險的功用是: 它可以在罹患重大疾病(癌症就是其中的一項)後, 馬上可領取一筆保險金, 而這就 可以用來支應標靶治療藥物的開銷。
但是值得住意的是各家公司的重大疾病險給付方式各有不同, 有些是罹患重大疾病後可以領100%的保險金額, 有些是先給付50%, 身故再給付另外的50%,有些可能 是先給付一定比例之後再按年給付, 建議重大疾病險的規劃以罹患重大疾病後可以領100萬元以上的給付較有保障。
因此單純購買癌症險是無法應付症標靶藥物動輒數十萬, 上百萬驚人開銷,除了購買癌症險以外, 尚需搭配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另外搭配重大疾病險保障比較 完整。
藥物名稱 |
癌 症 治 療 |
藥 物 費 用 |
賀癌平Herceptin |
轉移性乳癌 |
70-80萬/年 |
莫須癌 Mab Thera |
復發或對化療有抗藥性的非何杰金式淋巴瘤 |
一劑 48,400元, 6個療程29萬元 |
癌思停Avastin |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
17萬/月, 100萬/年 |
爾必得殊Erbitux |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局部, 晚期頭頸癌 |
15-20萬/月,240萬/年 |
艾瑞莎Iressa |
肺腺癌 |
一顆2,100元,6.5萬-7萬/月,90萬/年 |
得舒緩Tarceva |
非小細胞肺癌 |
一顆約3,000元,8.5萬-9萬/月,130萬/年 |
Nexavar |
晚期腎癌 |
18萬-20萬/月 |
Sutent |
晚期腎細胞癌惡性胃腸道基質瘤 |
120萬/年 |
滅髓瘤Mylotarg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
一劑7萬, 6個療程42萬 |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http://enews.nhri.org.tw/enews_list_new2.php?volume_indx=199&showx=showarticle&article_indx=5639&enews_dt=200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