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來可以看中醫歐

受益良多

,俗稱痔瘡,又稱痔病,是一種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

Hemorrhoids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Schematic demonstrating the anatomy of hemorrhoids.
ICD-10 I84.
ICD-9 455
MedlinePlus 000292
eMedicine med/2821

 

歷史

「痔」的病名最早見於成書於西周時的《山海經》中:「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素問·生氣通天論》認為痔的發生是由於「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它最早闡述了痔的病因病機,奠定了對痔認識的理論基礎。

在英文中,痔對應著兩個單詞:「hemorrhoids」,起源於古希臘,意為出血;「piles」,源於拉丁文,是以痔的外形似球而命名的。

 病理

現代醫學對痔的本質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 靜脈曲張學說:從18世紀以來,人們認為痔的基本病理變化是持續性痔靜脈內壓力增加,迴流障礙,導致局部靜脈曲張和擴張。
  • 血管增生學說:19世紀,Crurei Lhier等人提出之是直腸粘膜下層產生的與勃起組織相似的病理改變。
  • 肛墊下移學說:Thomson於1975年首次提出了肛墊學說。他認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結構」,「痔不是曲張靜脈,確切地講是血管墊, 是胎生期就已存在的解剖學實體,不能認為是一種病,只有肛墊組織發生異常併合並癥狀時,才能稱為痔病,才需要治療,治療的目的是解除癥狀,而非消除痔 體」。

  流行病學

痔的發病率高,在中國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在1995~1997年保定市體檢7635個人中,發現肛腸病患者4801人,總患病率62.88%,其中痔占發病總數的80.08%[5]。1990~1994年Johanson的調查報告指出,美國痔的發病率約為5%。

  分類

痔按發生部位的不同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在位於肛管皮膚與直腸粘膜相連合處有一條可見鋸齒狀的線叫肛管齒狀線。在齒狀線以上的為內痔;在齒狀線以下的為外痔;兼有內痔和外痔的為混合痔

臨床表現

內痔的常見癥狀為出血、脫垂、腫脹、疼痛。分為4度:

  • I度:便時帶血、滴血,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無痔脫出。
  •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時有痔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
  •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勞累、負重時有痔脫出,需用手還納。
  •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續脫出或還納後易脫出。

外痔平時無特殊癥狀,發生血栓及炎症可有腫脹、疼痛。

混合痔主要表現為內痔和外痔的癥狀同時存在。

治療

一般治療

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久坐久立,進行適當運動等。

藥物治療

  • 局部藥物治療:栓劑、乳膏、洗劑。
  • 全身藥物治療:靜脈增強劑

針灸療法

  1. 傳統針灸
取足太陽經穴為主。 毫針刺用瀉法,適當深刺。
取穴:次髎 長強 會陽 承山 二白
意義:次髎、會陽、承山同屬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其別行經脈絡於肛,取三穴用瀉法深刺,能疏導膀胱經氣而消瘀滯,近取長強以增強其作用。二白穴為治療痔瘡的經驗穴。《玉龍歌》說:「痔漏之疾亦可憎,表裡急重最難禁,或痛或癢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後尋」。一般取本穴治療內痔出血。
  1. 耳針
取穴:直腸下段 大腸 神門 腦 脾
方法:每次取2—3穴,留針2—30分鐘,每日一次。

硬化劑注射療法

常用消痔靈注射。

器械治療

  • 膠圈套扎法
  • 物理療法:雷射治療、冷凍療法、直流電療法和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微波熱凝療法、紅外線凝固治療[7]

手術治療

  • 痔環切術(Whitehead術),教科書上的經典術式,易導致肛門狹窄,目前已被臨床拋棄。
  • 外剝內扎術(Milligan-Morgan術),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術式。
  • 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釘合術(PPH),義大利Longo所創,1998年開始推廣,適合環狀脫垂的Ⅲ、Ⅳ度內痔,具有住院時間短、術後疼痛較輕等特點。但術後脫垂複發率較傳統手術更高。長期療效尚待評價。
  • LigaSure痔切除術,具有住院時間短、術後疼痛較輕等特點,長期療效尚待評價。。
  • 都卜勒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

 

便秘是指一種癥狀,或以便秘為主要癥狀的綜合征(包含一組疾病,而非指某一種特定的疾病)。不同患者對便秘的描述也不同,最常見的是排便費力(52%)、糞便硬結(44%) 、排便不盡感(34%)、排便頻率減少(33%)[1]。歐洲的發病率是17.1%,大洋洲則為15.3%

導致便秘的原因

當結腸(大腸)肌肉無法有規律地正常運作,以致糞便未能如常排出體外,便會造成便秘。

便秘的成因有很多,部分人的病因更不只一個。以下是一些可能會導致便秘的情況:

  1. 生活習慣產生變化,例如假期或外遊
  2. 年齡──長者比年輕一輩較常出現便秘。不過,疾病及藥物也是一個十分重要誘因
  3. 抑壓便意
  4. 懷孕或更年期期間荷爾蒙產生變化
  5. 服用某些藥物包括制酸劑、強效止痛藥(如嗎啡)及一些抗抑鬱藥
  6. 部分疾病例如柏金遜症或糖尿病

診斷

根據羅馬Ⅲ標準,便秘的診斷需滿足下列標準:

  • 患者在未服用瀉藥的情況下,在過去12個月中的任何12周內至少出現下列兩種情況:
    • 每周少於3次排便
    • 25%以上的排便中出現糞便硬結
    • 25%以上的排便中感覺到排便不盡感
    • 25%以上的排便中感覺到排便費力
    • 排便時需要手指輔助

根據導致便秘的原因可將便秘分為兩種:腸道動力不足(慢傳輸型)和盆底功能障礙(出口梗阻型)。

根據新谷弘實醫生所著元氣的免疫力量一書中,對便秘所下的定義:

  • 大便的硬度

不過硬也不過軟,最理想的就是「香蕉型大便」。(請參閱<不生病的腸道按摩法>)

  • 大便的量

與前一日所吃的食物量比較,如果排出的量明顯過少,即使有排便,仍應視為便秘。

  • 大便的味道

如果是刺鼻的臭味,就證明腸相已經很紊亂,因為大便不見得一定都是臭的,尤其是排完便後還會放屁的人,表示大腸上半部依舊殘留有不少糞便。

  • 乾淨清爽的感覺

排完便後是否覺得神清氣爽,就是衡量有沒有排乾淨的基準,如果沒有這種舒暢的感覺,即使有排便,仍為便秘。 換句話說,唯有「排出幾乎沒有什麼味道的香蕉型大便,且每次都能順利排出一定量」,才叫做舒暢的排便。

病因病理

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包括:

  • 糞便硬結
    • 食物中纖維素攝入不足
    • 水攝入不足
    • 藥物,如利尿劑及含有鐵、鋁的藥物等

治療

纖維素

增加食物中纖維素的含量

瀉藥

瀉藥包括容積型瀉藥、軟化劑、潤滑劑、吸水劑(鹽類瀉藥和高滲性瀉藥)、刺激性瀉藥

5HT受體激動劑

替加色羅

  物理療法

手術

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結腸無力可行結腸次全切除術,盆底功能障礙可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盆底重建等手術。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7%94%E7%98%A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